葛小松:投资将以“新形态”持续驱动中国经济
来源: 关键词:葛小松 投资 gio华兴 发布时间:04-21-2016
从去年开始,“供给侧”一词频繁进入我们的视线,在中国经济放缓,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实现转型的前提下,拉动内需成了当务之急。前不久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时提到的“工匠精神”,同样是在鼓励供给侧改革。毫无疑问,依靠供给侧改革拉动内需从而带动经济增长,是中国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三驾马车中最有希望和活力的那一驾。但是,另外的一架马车:投资,还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导中国经济。
 
​像日本和韩国,都是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先行者,即使到了现在,两个国家的投资拉动依然占经济总量的很大一部分。日韩尚且如此,中国自然也不例外。何况与这两个国家比较,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相比于欧美和日本有着极强的创新能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在依靠模仿式创新,或者说是整合式创新。像我们的互联网三巨头,在创新上都有所不足。还有现在最火的手机产业,靠的也是模仿式创新。并不是说模仿式创新不好,相反,很多时候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最重要的是,模仿式创新需要强大的技术转化能力和规模性生产加工能力,而规模性的生产加工必然会导致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惯性。
 
投资拉动本身没有任何褒义或贬义,但是在提倡“供给侧”改革的这段时间,投资拉动多少有了一点“落后”的感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投资拉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仍然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必须要清楚,投资拉动不代表制造落后产能,它与创业创新并不矛盾。问题的关键是,中国未来的投资将以什么为主体?
 
在我看来,随着新一轮投资拉动的崛起,央企将作为新的财阀全面驱动中国经济。
 
财阀这个词其实也很中性,只不过我们容易联想到军阀,所以觉得它是一个负面词汇。同样以日韩为例,两个国家都可以说是财阀撑起了半边天。尤其是日本,三菱、三井、住友三大财阀掌握日本经济命脉已经近200年,我们熟知的索尼、松下等知名企业都属于这三大财阀。而像三星、现代,同样是韩国的经济重头。与此相对,能称得上中国财阀的,只有央企。
 
近几年,除了中信、光大等近乎具有全系列金融牌照的央企外,华润通过收购的形式成立了华润银行,其他近乎所有的央企也均成立了具备同业拆借资质的财务公司。央企普遍性的介入到金融领域,彻底打破产融结合的阻碍,也事实上使央企具备了成为中国式新型财阀的基础条件。
 
财阀出现在中国,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政府主导的结果。目的在于对内引领投资推进经济增长,同时把国内的过剩产能转移到落后国家。从这个方面来看,中国式财阀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和日韩等发达国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那么,咱们大力提倡的“供给侧”改革,与投资驱动是否矛盾呢?当然不会。因为供给侧改革的模式是“通胀预期→拉动投资→带动消费”,投资在其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当我们从投资角度去审视现在中国经济的回暖现象,也许你会理解其中的原因。无论从政治还是民生的角度出发,央企成为中国新生财阀都是必然的,也是积极的。这与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矛盾。依靠中国的新兴经济驱动模式,央企与民企在未来将各司其职:央企负责投资重资产,民企则运营轻资产。在央企重资产投资托底中国经济的基础上,民企的运营优势、以及民企在创新型领域的势能,也才能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