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松:电影内外皆“江湖”
来源: 关键词:葛小松 冯小刚 王思聪 电影 发布时间:11-23-2016

葛小松:电影内外皆“江湖”

说起电影,我非常喜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武侠片,《东邪西毒》、《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片就诞生于那个时代。导演凭借独特的表现手法,塑造出了一个个儿女情长、快意恩仇的江湖世界,让观者拍案叫绝。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我逐渐发现江湖不仅仅存在于小说和影视之中,这个社会本身就是一个江湖。比如最近几天冯导与国民老公的撕逼大战,就让我们见识到了原来电影圈里的江湖恩怨,可能比银幕里的更精彩。

在吃瓜群众眼里,这种互斯的戏码每天都在上演,无非是又多了一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于中国影视娱乐行业来说,这一事件再次证明了中国影视圈的无序与“江湖”气,甚至可能加剧整个行业的衰落速度。

葛小松:电影内外皆“江湖”

有数据显示,《我不是潘金莲》上映首日在国内排片占比平均39%,不少院线将自身40%的排片都给了“潘金莲”,就连备受期待的好莱坞大片《神奇动物在哪里》也不得不为其让道,推迟一周上映。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万达却不买账,只给了“潘金莲”10.9%的排片率,占市场情况的1/3,难怪冯导会坐不住了。

从2002年张艺谋指导的《英雄》开始,中国电影有了“大片”的概念,此后十几年,迎来了行业的高速发展期。《西游降魔篇》、《泰囧》、《煎饼侠》、《捉妖记》等影片相继刷新票房纪录,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影视娱乐产业。然而到了今年,随着整个行业竞争的白热化,炒作、泡沫等各种负面报道让票房增速戛然而止,中国电影总票房首次出现了零增长,仅勉强与去年持平。也许现在就说中国电影行业进入低谷为时尚早,但各种为刺激票房而无所不用其极的做法,以及频繁刷新三观的炒作手段,绝不是中国电影健康发展的正确姿势。

必须清楚,国产电影的火爆不仅仅是因为影片质量的提升,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费能力提高,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影院数量和二三线城市里的年轻观众。在市场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各方资本瞄准了电影这块大蛋糕,纷纷建立自己的影视基金和公司。行业的爆发造成了专业人才的缺乏,于是就出现了相互挖角的情况。王思聪所说的“只准华谊挖我们有敬(竞)业协议在身的高管”,正是为争夺人才而引发的矛盾。

葛小松:电影内外皆“江湖”

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多次提到过监管对金融发展的重要影响,其实在影视娱乐行业里监管的力量同样不可缺少。这里所说的监管并非是影片审查,而是指行业内部的规则和管理机构。诚然,缺少规则的行业在初期发展速度都是很快的,甚至是爆炸性的,但从长远角度来看,这种状况非常不利。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疲软,恰恰佐证了行业拐点的到来。

中国电影市场起步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比起外国的卖游戏、卖周边、建主题公园,咱们的电影收入只有票房一途,造成了影院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强势地位。按照现在的情况来看,这一情况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因为院线优势会吸引第三制作方愿意与院线公司联合制作与发行,从而产生垄断,全产业链的布局就会让市场资源越来越集中,不利于充分竞争。冯导那句“祝王主席心情愉快,早日成就垄断大业”,影射的也正是这回事。

葛小松:电影内外皆“江湖”

在影视娱乐产业的监管上,我认为我们可以适当借鉴外国的模式。曾经的好莱坞,也是由八大电影公司一统天下,垄断票房,导致小制片商很难进入被大片场控制的影院,小影院也拿不到大片场生产的热门影片。显然,这样的环境绝不利于电影业的发展。于是在1948年,美国最高法院判决要求制片厂对行业的垂直控制需要被拆分,尤其是放映部门,制作、发行与院线彼此分立成为好莱坞的原则。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疲软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作为监管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加快电影行业结构调整,为未来发展建立起公平的市场环境。而无论是资本、导演、演员、院线,也应当坚守职业和道德底线,不要让中国电影市场真的成为刀光剑影的乱战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