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松:现金贷是市场问题,是监管问题,也是人性问题
来源: 关键词:葛小松 现金贷 监管 发布时间:11-01-2017

趣店成功赴美上市后,着实体验了一把什么是大喜大悲。网上各种口诛笔伐的声音不断,CEO出来解释,结果越描越黑,反而让人抓住了把柄,最后终于惊动了人民日报和监管部门。

通过这件事,看到了人们对现金贷的严厉批判,我才意识到,资本的原罪其实一直都没有消失。

我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近几年和许多同行一样,一直致力于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无论是成立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还是出版相关书籍,参加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论坛,都是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金融,参与金融。并呼吁更多的业内人士站出来,保护正在蓬勃发展的互金市场。

但金融在发展的同时,阴暗面也开始显现。在现金贷之前,校园贷的弊端就已经初露端倪。女的要裸条,男的就给父母学校发短信炸弹。开始我认为这只是个别现象,直到我在一篇新闻中看到了一组打了码的图片,都是女孩手持身份证的自拍裸条。作为一个父亲,一个热衷教育公益的人,我当时的心情非常复杂,我发现无数人正努力树立的东西,另一边却有人在摧毁。

现金贷也许没有裸贷、暴力催债这么赤裸裸,但它对正常金融市场的危害一点都不小。

有评论认为,现金贷正在榨干老实人的最后一分钱。但在我看来,现金贷榨取的是那些真正需要用钱的人。现金贷都是几百几千的小额贷款,什么人会专门下载APP去借这个钱?一部分是学生,因为没有收入能力,但身在学校这个小型社会,少不了互相攀比,所以就东借点西借点,凑钱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另一部分人是社会上的底层劳动者,他们可能是在发廊里打工的理发师,也可能是街头发传单的小伙,或者是风里来雨里去的送餐员。这些人大多是外来人口,收入不高,也不稳定。但他们身在城市中,要支付房租、餐费,还要通过娱乐消费来证明自己辛苦都是有回报的,这样才更有动力让自己明天早起工作。月光族放在别人身上,是一种消费观,但放在他们身上,却是无奈之举。这些底层劳动者只要遇到点突发事件,现金流就可能断裂。比如新交的女朋友过生日,稍微表示一下钱包就见底了。现在市面上有各种消费贷,但没有生日贷,也没有聚餐贷。你买车可以用消费贷,因为银行知道你拿这钱干什么了。要是你想买个包用消费贷,吃顿饭也用消费贷,这不现实,银行没这时间来审核你。

怎么办,找亲戚朋友借?面子要不要?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何况借的多了,连朋友都没得做了。所以这时候,手机里那些现金贷的APP无疑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借钱花的日子不好过。就算你没被别人讨过债,总知道白毛女的故事。为什么这么多人还愿意当杨白劳,因为现金贷不仅是最好的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以前出门没事刷信用卡的,现在已经把信用卡绑定在了微信支付宝上,一边消消费,一边还能赚赚积分。我们把刷信用卡视作天经地义,钱包里往往是好几张,平常办公室进来个推销信用卡的,也是一脸的不耐烦。但很多低收入的底层劳动者却没有信用卡,因为他们已经被银行排除在外了。试想一个几千块都要借的人,有什么能力来还信用卡?

这部分被主流金融体系抛弃的客户,自然就被现金贷盯上了。你没钱?我借给你,而且一点不麻烦,注册完了也不用怎么审核,几百上千的钱就发给你了。没错,就这么简单。而且放贷的人没疯,反而赚的盆满钵满,因为利率高。

放贷的人最怕的就是不还钱造成坏账,很多非法校园贷都是以你的各种信息甚至隐私作为抵押,一旦你不还,不管你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就用你的抵押物威胁,减少坏账率。用这种方法讨债,是上不得台面的行为,也触犯了国家法律,对于有追求的大公司来说,不屑于用这样的手段。那么坏账怎么办呢?就让高利率来补平吧。

但是国家规定利率不能超过36%,而且太高了借贷人也不傻,哪个也不可能甘心去当杨白劳。所以出借方就用各种方法掩盖自己的利率。首先,对具体利率都是遮遮掩掩,因为很多平台真实利率高得吓人,甚至到了500%,有点智商的都不会借。现金贷公司也有办法,你怕利率高,那我换个名头。比如你借1000块,告诉你没利息,但是有手续费100元。而且这100元是砍头息,实际上发到你手里的只有900,这刚一开始借,还没还呢就先损失100。

实际上到了分期还款的时候,损失的更多。你借10000块,一年还完,利息15%,相当于你多还1500块,每个月960,很多人肯定觉得,这不算多啊。但是别忘了,你是分期还款,实际上每个月你借到手的本金都在减少,在第一个月,你是为了10000块钱要还960,到了第二个月,就变成了为9040还960,以此每个月递减,到第10个月的时候,你的钱基本已经还完了,但还是要再付两个月的分期。而对于出借方来说,提前回收的资金可以再借给别人,以此类推。

没点金融常识的人很难识破这种猫腻,但银行一直在用内部收益率(IRR)来衡量利率的真实水平。用专业的角度来看,真实的利率是在还款人开始还款后,用还没有归还的部分来重新计算利率。这时你就会发现,真实的利率远比你所感觉到的要高得多。

而这样的手段在现在的现金贷领域比比皆是,说白了,就是欺负你不懂行。

如果你是个老实的打工者,借了这种隐形高利贷也会按时还款,你的作用实际上就是填了那些没打算还钱的坏人的坑。前段时间媒体报道了有专门趁着公司搞活动褥羊毛的一群人,他们利用活动漏洞,靠软件拼命注册小号领取奖品,最后甚至能把整个公司吃垮。而在现金贷行业也有这种情况,甚至是一个村的人都这么干,注册借钱就没打算还,借完这家接下一家。那对于出借方来说就两种结果,资金被借空,或者由别人来补上坏账。而实际上更多的是后者。也就是说,现金贷赚的就是老实人的钱。

但早晚有一天,老实人也会变成人精,所有人都会懂得其中的猫腻。怎么办?国家大力提倡的普惠金融是否就要成为现金贷的陪葬品?

现金贷的暴利让很多圈外人都开始眼红了,于是就连今日头条、聚美优品、陌陌这样的门外汉也争先恐后入局。这还是说得出去的大公司,实际上因为现金贷的借款数额比较少,很少的启动资金就能把项目做起来。哪怕手上就100万,每贷借出去2000元,你就能有500个客户。按照前面算的分期还款原理,不用等到还款期限你手里就又有资金可以放贷了。过低的门槛让各种牛鬼蛇神都能进来分一杯羹,市场因此日趋混乱。

在这个时候,该出手的出手了。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纪志宏提到,包括“现金贷”在内的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

此外。官媒背景的证券时报10月23日连发两篇报道,指出“现金贷”普遍存在畸高的借款利率,平均综合利率早就突破了36%的法定上线,进而牟取暴利,强调“现金贷身上也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

上海市黄浦区金融办率先召集辖内多家现金贷公司开会,会上传递了诸多规范现金贷业务活动的信息,包括严禁暴力催收,并要求所有手续费、利息等综合借贷成本不得超过年息36%。

也许有人觉得,有关部门的监管总是迟来一步。但毕竟互联网金融在今天只是刚刚起步,监管的理论能做到紧跟科技发展不掉队就已经不易,很难在事发之前做好充分应对,稍不留神就会矫枉过正,影响互金行业的自由发展。

相比之下,证券时报强调“现金贷身上也应该流淌道德的血液”到是更值得我们寻味。在法治社会,提出让道德来约束是否体现了一种无奈?

我们总说应该让市场进行调节,但现金贷的市场一直存在,并且有20多万亿的市场规模。如果一刀切,彻底清除现金贷,要让那些被排在主流客户之外的金融用户怎么办?以他们的情况,可能无法通过银行严格的审查,那他们的需求是否就可以被忽视?现阶段,抛开市场、监管这些冷冰冰的问题,我们可能真的要寄希望于人性道德去对抗资本的原罪。不要觉得谈道德很幼稚,其实金融很多时候就是道德和信用的博弈。让金融符合道德的标准,把钱借给有需要的人,让钱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才是金融行业存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