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松:神仙打完架,烧钱大战也到该降温的时候了
来源: 关键词:葛小松 腾讯 阿里 美团 发布时间:04-12-2018
曾几何时,创业者们一张嘴就是如何颠覆BAT,几年过去,创业者已不复当年之勇,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被阿里腾讯收购;曾几何时,BAT是中国互联网行业的三座大山,如今百度已去,三人行变成了二人转。
 
这年头想在互联网圈子里占有一席之地,后面就必须有个靠山,不是阿里,就是腾讯。这两家公司的阵营之广早已人尽皆知,就连平时在小圈子里不问世事的二次元宅们都知道b站背后有腾讯,a站后面有阿里。所以在a站关张的那几天,acer们才能够底气十足地说出“投资a站符合阿里对抗腾讯的战略”。显而易见,站队阿里还是腾讯不是选择问题,而是生存问题。这是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必须思考的,如果你还没考虑,只能说明你对自己的项目完全没信心。
 
从2012年至今,BAT在全球范围内总共发生了174项并购交易,投资金额达到了1124亿美元,其中腾讯投的最多,达到了625亿美元。这个数据还是2017年的,到了现在肯定还有更大幅的增长。另据不完全统计,如今腾讯参股约有400家企业,阿里参股有近250家企业,其中除了游戏行业阿里参与较少外,基本上在所有行业的投资阿里和腾讯都有重叠,涉及的分类也是五花八门。
 
现在中国互联网生态的情况就是两强争霸,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要么站队,要么战死。而且这种局面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它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常态。
 
2018年第一季度,两个巨头之间的竞争更是到了白热化阶段,最近美团收购摩拜一事引发大众关注,因为就在不久前,阿里宣布收购饿了么,而美团的背后则站着腾讯。坊间传闻,美团收购摩拜并非自愿,而是受到腾讯裹挟,不得已吃下了摩拜10亿美元的债务。多方之间层层叠叠的复杂关系,正是目前中国互联网生态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一部现成的互联网生存手册。
 
从当年微信红包狙击支付宝开始,人们意识到了这两家企业将来必有一战,可实际上从更早的时候阿里和腾讯就已有交锋,毕竟中国互联网的蛋糕就这么大,自己多吃别人就要少吃。随着美团收购摩拜,美团的战略正式从吃喝玩乐进入到了吃住行一体,在这种局面下,滴滴也势必要选边站,未来的格局很有可能会变成阿里滴滴vs腾讯美团。
 
其实这次收购除了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互联网的两强争霸,同时也看清了很多真相。在和ofo交锋中占尽先机的摩拜,因为这次收购暴露出了一直存在的问题:欠下供应商10亿人民币,挪用用户押金60亿人民币。即使背后有腾讯输血,这个债务也不是一天两天能解决的。在互联网行业亏钱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投资者都是放长线钓大鱼,对未来盈利有清醒的预期。可摩拜却不一样,如果独立发展根本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也不存在上市可能,将来等着的就是财务危机。
 
所以对于投资摩拜的小股东来说,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赶紧退出,哪怕估值比之前的还低也没关系,早走早踏实。而作为这次交易真正的推手,腾讯方面一直以来都不希望共享单车成为移动支付大战的工具,为什么?因为烧钱。这也是如今互联网行业最大的问题,烧钱烧得快,但后面没有现金流支撑。
 
美团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一边是滴滴,一边是饿了么,现如今又吞下了个摩拜,美团有多少钱能撑得住?所以这才有了腾讯裹挟一说,不然很难解释摩拜的一系列举动。这里咱们不必太夸大统帅的个人能力,如果你没有掌控全局的实力,光有能力也是白搭。
 
腾讯也并非不清楚这一点,所以看似主动的收购,更像是在防守。因为大家现在手头的钱都不富裕,必须要开源节流,所以我们能看到腾讯大力投资海外游戏公司,朋友圈里的广告也是越来越密集。同时两家也都在向线下新零售进军,因为互联网太虚,线下就是实体,有实体才有真金白银。
 
而对于线下的服务、餐饮、交通企业来说,也不可避免地要选择站在哪一边。在他们看来,与线上巨头的结合能够带来资金和资源,这是一种必然选择,因为线上的便利和带来的消费习惯将会极大地提高经营效率,同时也让那些想要转型却摸不着门路的企业可以节省探路成本。
 
在这种背景下,阿里和腾讯间的烧钱大战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没钱是主要原因,其次双方也明白,这么烧下去就会变成恶性竞争,无益于行业发展。
 
有人认为竞争会给消费者和市场带来好处,其实也不尽然。两强并立的局面虽然有竞争,但对于创业者和用户来说却不是一件好事。创业者把被收购当做创业目标,那么可能就不会考虑创业项目长期运营的可能性,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互联网项目往往是昙花一现。而用户在两强争霸的局面上也被动地成为筹码,前段时间沃尔玛拒绝支付宝支付就是很好的例子。强者过强,他就会俯视万物,对别人的尊重也变成了一种施舍,这不是一个健康市场该有的状态。实际上,无论强者怎么互掐,最后都应当回归商业的本质,而不是眼里只有对手的阵地。尊重创新,尊重消费者,而不是把所有人都当成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