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松:金融谣言,止于智者与治者
来源: 关键词:葛小松 金融 智者 发布时间:04-04-2019
上周五,一则以新华社记者名义发布的新闻“4月1日起降准”在网络上迅速蔓延,不过当天半夜人民银行办公厅就出面澄清,指出这是一条标准的谣言。等到4月2日,央行官方透露已就此事致函公安机关,要求依法查处造谣之人。
 
 
之所以连央妈都坐不住了,甚至惊动了公安机关,是因为这样的谣言对市场的破坏力太大,即使及时辟谣,依然会对中小投资者带来损失,造成金融市场的混乱。央妈的这次迅速反应并做出对策,是值得点赞的。
 
不得不说,信息在金融市场上太重要了,甚至可以说信息就是金融市场运行的命脉。各方基于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定价和交易,但前提是,这个信息必须是真实有效的。而某些人为个人目的散布的假消息,不仅扰乱了金融市场公平有序的环境,也成为了金融犯罪、腐败蔓延破坏市场的重要途径。
 
就拿这次的降准谣言来说,对金融市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一些投资者看来,由“官方”发布的降准消息非常意外,他们因此作出的反应将会带来股票市场的意外上升,债券收益率下降或者债券价格上升。
 
在金融市场上,信息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同时,投资者对信息的掌握程度也是极不对称的。一般来说,金融市场出现波动或产生谣言,受害最大的往往是中小投资者,因为他们掌握的信息最少。而别有用心之人散布假消息,就是为了欺骗中小投资者,让他们对虚假消息做出反应,买买买或卖卖卖,自己则趁机割一波韭菜,严重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在金融快速发展并进入普通百姓生活中的这几年里,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恶意编造的虚假金融消息,其中一些甚至造成了市场的巨大震荡。尤其在金融市场不稳定的时候,更容易滋生谣言。在2013年钱荒和2015年股灾的时候,各种弄谣言推波助澜,使市场恐慌加剧,风险大规模扩散,影响十分恶劣。即使谣言很快被辟谣,但它造成的负面影响却是无法挽回的,中小投资可能已经为此损失了真金白银。
 
 
尤其如今移动互联网发达,很多自媒体有了自由发声的渠道,他们可以利用这个渠道散布各种信息。有时可能是别有用心,想要从中渔利,有时可能只是出于好玩。就拿这次降准的谣言来说,有人就怀疑是4月1日愚人节的玩笑。
 
无论动机是什么,所造成的后果是恶劣的,发布者必须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我国《证券法》中明确规定,“禁止国家工作人员、传播媒介从业人员和有关人员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证券市场。禁止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服务机构及其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证券交易活动中作出虚假陈述或者信息误导。各种传播媒介传播证券市场信息必须真实、客观,禁止误导。”
 
而根据我国刑法,“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
 
 
最近几年,我国金融部门逐步加大了对传播、制造金融虚假信息的打击力度,对相关违法人员进行了严肃查处,部分也被移送了公安机关。而在国际上,与金融造谣有关的处罚更为完善和眼里,为此坐牢者大有人在。
 
这次降准事件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因为受到谣言误导导致错误判断,致使财产受到损失,属于受到了侵权,可以对制造谣言的机构或个人提起诉讼,通过法律挽回损失。而我们的执法和监管机构,也应当对此事加以重视,比如启动相应调查,看看背后是不是有人在恶意操纵市场。甚至在其侵犯投资者利益达到犯罪程度时,还应该尽快立案,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金融市场需要治理,既要通过监管力度来维护市场平稳,同时也需要法律来震慑那些别有用用心之人。所以我认为,谣言不仅要止于智者,更要止于治理。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此次央行对降准造谣做出迅速而强烈的反应,也说明了市场对谣言的抵抗力很差。在金融市场中,我们不管是参与者还是围观的吃瓜群众,实际上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因此应当提高对金融行业的认识,做到遵纪守法,不传谣,不造谣。金融市场上的任何风吹草动都是大事,就像蝴蝶效应,一个小动作就可能产生巨大的连锁反应。所以,谨言慎行是一个金融参与者的基本素养,塑造金融市场稳定、和谐的环境,我们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