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松:“打,奉陪到底!”中国的底气从何而来?
来源: 关键词:贸易战 葛小松 奉陪到底 发布时间:05-15-2019

在昨天晚上的《新闻联播》国际锐评中,播音员用底气十足的播报告诉我们,面对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中国已做好全面应对:谈,大门敞开;打,奉陪到底。
 
这样的自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得益于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硬实力的不断提升。不光是经济层面,在科研、创新、教育等领域,中国早已全面赶超,与几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美国发起贸易战,其核心是对中国的产业体系发起挑战,美国政府想看看,没有美国的技术支撑,中国的工业和创新是不是就会停滞不前。
 
虽然中美合资企业对我们的产业升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一直以来,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都保持着非常保守的态度,严格限制技术转让。因此,近年中国的产业升级更多是靠着我们自己的双手完成的。
 
中国的技术进步,来源于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每年我们有超过700万的大专以上毕业生走入社会,他们充实到各个行业中,再不断地在工作中提升自己,对科技发展、产业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的产业升级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制造业领域中,我们的中高端制造业出口占整个制造业的比例持续上升,而相比之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这个指标都有所下降,充分反应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自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已经认识到了科技创新对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2000年,中国科技投入900亿元,到2017年达到17500亿元,是2000年的19.5倍,知识产权专利人均拥有数量从2010年的2.1件增加至2017年的9.8件。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成功着陆月球背面,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首个探索月背的国家,引发国际社会极大震动;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在去年超过2.9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三分之二以上;微信、移动支付等技术创新也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科技的支撑下,美国想要靠贸易战打击中国的产业体系是不现实的,因为我国产业体量、科技实力和体制优势保障了我们在产业升级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中国强大的内需市场也是应对美国贸易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中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在农业、工业发展质量不断提升的基础上,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一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到2017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了51.6%,需求结构发生了积极的变化,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0.9%,其中最终消费支出的贡献率达到了58.8%。可以看出,国内市场的需求已经可以自给自足,并不惧怕美国的贸易战。
 
以前,美国最大的优势来自消费品市场,而这一领域如今正在被中国超越。在过去五年时间里,中国经济完成了从出口导向型及投资出口拉动转向协调拉动,中国经济结构已经转变为内需支撑经济。
 
相比之下,美国今后的发展也要依赖中国消费市场,所以在贸易战开始后,包括美国服装和鞋类协会、大豆协会、消费者技术协会在内的美国商界纷纷谴责这是在扰乱市场。政府的一意孤行伤害了美国企业、工人、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这对美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
 
我们已经反复强调,贸易战中没有胜家,但不代表我们会输。虽然爆发贸易战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一定影响,但这都是在可控范围内的,我们也早已经做好了应对措施,甚至可以反制。发起“一带一路”倡议,展开全球化合作,加快转型升级,不断扩大内需,都使我们拥有了面对挑战的硬实力。
 
 
以上这些,都是在实体层面应对贸易战的底气,而我认为我们最大的底气来自于我们的精神。就像《新闻联播》所说,经历了五千多年风风雨雨的中华民族,什么样的阵势没见过?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必然会有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美国发起的对华贸易战,不过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一道坎儿。比起鸦片战争,比起八年抗战,贸易战算不了什么。有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有企业家群体勇于突破创新的企业家精神,有我们十三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由此而产生的力量,是我们最大的底气。
 
回溯改革开放40年的成果,我们会发现“艰苦奋斗,万众一心”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这种精神使我们摆脱了一穷二白的落后局面,成为了影响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这些成就,是几代中国人的汗水凝结而成的,其中的种种坎坷、阵痛,只有我们自己最清楚。所以我们也明白,在面对挑战时,勇气与团结必不可少。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作为一名投资者,我能做的就是加大对国内科技、农业、工业等领域的投资,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帮助国家扩大内需,全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干扰与挑战,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信,我们每一位华兴人,每一位中国人,在此时此刻都有自己力所能及之事。无论力量大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万众一心,将无坚不摧。
 
最后我想说,中国人不挑事,但遇到事,也绝不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