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小松:2022,成为更好的自己
来源: 关键词:2022 最好的自己 葛小松 发布时间:01-07-2022
  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在新一年的都会给自己制定目标。可往往目标是定了,但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原因有时候是主观的,有时候是客观的,也就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慢慢的,我开始不给自己制定具体要完成的某些事,而是变成制定一个大方向,比如2021年的助力乡村振兴,这就是一个大方向,具体怎么干则要视情况而定。

 

  2022年到了,我又有了新的想法,它们不是某一件事或目标,而是我对新一年的看法,以及我给自己定下的一些行为准则。

 

01.以行动应万变

 

  纵观人类历史,人的发展总是处在一种不断适应的过程中。我们通过调整自己的行动方式,让自己能够在草原和森林中奔跑;我们通过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性,适应了农耕文明。就像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出的思路:不是人类驯服了小麦,而是小麦驯服了人类。

 

  到了今天,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们甚至已经不再满足于脚下的地球,转而开始探索宇宙。这样的发展给予了我们信心,让我们感觉人类是这个世界的主宰,是世界要适应我们,而我们需要通过保护环境来给地球一个生路。这多少显得有些自大,所以丁仲礼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才会说:“地球不需要人类拯救,人类真正要拯救的是自己。”

 

  过去十几年,我们的生活有一种特别稳定的感觉,一切都很平淡,科技日新月异,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在稳定中逐渐适应,甚至可能产生了一种错觉,就是时代在适应我们。但现在,我们又会感觉外部的变化太大。这里不是指疫情,因为疫情即使有反复,但经过了两年,我们已经适应了,甚至把它当做常态了。我所说的变化,是这个社会的发展,它带来的新鲜事物和机会会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我们身边,当我们看清这种变化时,往往已经来不及了。

 

  2022年我国的发展主题是“稳”,“稳”会给人一种错觉,好像什么也不干就是“稳”,其实这不是稳,是躺平。国家不可能躺平,就像我们也不会躺平一样。稳,不代表什么都不干,更不意味着一切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稳,是一种力量。

 

  比如你在工作中有一套习惯了多年的做事方法,在某一刻突然不奏效了,导致你的工作失败。那么你是继续坚持自己的习惯,还是随时调整自己?

 

  我相信,你所期待的最后结果,一定是正面的,但为此你需要努力,去实现这个稳定的产出,以达到结果的稳定。所以我说,稳,是靠努力得来的,是靠我们的适应能力得来的。

 

  02.垂直,深入,透彻

 

  上学的时候,我很喜欢看书,尤其喜欢看一些历史类的,社会、经济类的宏观的书籍。上班后,我也总是尝试着站在很高地方看清社会前进的方向,理解时代发展的脉络。但这个时候,我总有一种被云雾遮挡的感觉:有的地方我能看见,却模糊不清,而有的地方干脆就什么也看不到。

 

  后来,我进入了投资领域。投资,需要对一个产业有非常深入的了解,这个时候我发现我有前所未有的清晰感,透彻感,当我如此去深入研究了几个产业之后,我再回过头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个世界,就仿佛能看清了。

 

  对一个产业的深入了解也让我明白了,这个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垂直,细分领域越来越明显。就拿金尘茶来说,我认为我们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让金尘茶为茶产业领域开辟了一条新赛道。这条赛道,金尘茶是引领者,是先行者,也是最专业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金尘茶所面对的压力更小,拓展空间更大。

 

  如果再具体到个人的事业,你会发现近几年多出了好多新兴职业,像是剧本杀编剧、带货主播、试睡员、旅游体验师、宠物美容师等等,这些工作有的听起来很搞笑,但它确实存在,而且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收入并不低。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奇怪的职业?一方面是因为现在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追求极致,专业的事让专业的人来做是一种共识,而行业的壁垒也越来越高,以前是隔行如隔山,现在还是隔山,但隔着的是喜马拉雅山。另一方面,人们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同时资源的利用意识也增加了。如果你一小时能能挣一千元,那么不要用这一小时去做价值只有500元的事。

 

  因此,社会上才会出现那些看似奇怪,但又有用武之地的专业人才。没错,垂直、细分的基础,一定是专业。

 

  在未来,定义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的可能不再是工作环境,比如某人在游戏公司工作,就一定是游戏策划吗?他也有可能是推广人员。真正有意义的定义是,这个人有什么能力,他的专业是什么,达到了什么程度。只有很好地解答了这几个问题,这个人才能在社会上更有竞争力,他的所学,才更能产生价值。

 

  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领域,并在这个领域深度地钻研下去。同时,多看一看世界,了解各种各样的圈子、职业,也许你会发现,你的能力在某个领域会有不一样的作为。

 

  03.成为更好的自己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是心理学中重要的激励理论,他把人类的需求分为五级,即:生理(食物和衣服),安全(工作保障),社交需要(友谊),尊重和自我实现。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五级需求除了最基础的生理需求之外,都和社交有一定关系,实现某些需求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社交。

 

  社交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乐趣和各种可能性,但同时社交也是烦恼的根源。有时我们会觉得一件事做得好与不好不取决自己,而来自于别人的评价。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次否定,都可能影响我们的心情。

 

  但实际上很多事别人是无权评价的,你做的好不好,只有自己知道。就像卢梭所说:人的价值是由自己决定的。

 

  然而道理可能一说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是会被外界所左右,因为一些不如意的事而影响自己的行为。比如当你看上一件商品,它恰巧在打折,你很想把它买下来,这时你已经开始幻想东西到手之后如何使用,如何给自己带来快乐。可当你真的要买的时候却发现缺货。那么很可能刚才你有多喜欢这件商品,现在就有多难受,最后你去别的店铺花了更高的价格才把它买下来。可实际上,如果没有之前求而不得的感觉,你可能不会这么着急,宁可再等一等。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也会因为对别人的评价产生预期,从而做出过分的、不出自本心的决定。实际上,这是自己给自己的压力。我们往往不是失去太多,而是计较太多。

 

  那么如何避免这一情况呢?我认为就是让自己的内心强大,自己的人生就靠自己争取,而不要在乎别人的评价。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来使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同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不要给自己贴标签,比如“我这人就是特别懒”,没有人注定就是懒惰的,你给自己贴标签,其实是给自己找借口,让自己安稳的借口。人是复杂的,没有人能用一个标签概括。你在做家务上可能是懒的,但同时也可能你还很热心,朋友有困难你会主动帮忙。

 

  我们有时候会给自己设计一个很高的目标,实现了还好,一旦没实现,内心就会被负面情绪充斥,从而在之后的很多事情上畏首畏尾,不敢去做。因为你会害怕失败,一旦失败了就会觉得自己离那个理想的、完美的自己越来越远。

 

  其实有的时候,那个完美的人本来就不应该存在,你只是太理想化了。

 

  我们要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注重结果的同时,也注重过程。在一件事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是否会成为经验,让我们在之后的日子里能做的更好,这才是重要的。

 

  外部环境永远在变,很难有一个标准去衡量成功与失败,对于我们来说,只需要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那么就会一直处在成功的道路上,而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当你这样做之后,会发现世界的颜色变得明亮了起来,它似乎在像你展示最美的一面,等着你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