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党和国家不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鼓励与支持。4月,在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等文件。会议强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近期,上海制定了20条政策促进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发展,打造公平的市场准入环境,完善民间投资融资服务;昆明市发布了《昆明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涉及营商环境、激励支持、服务保障、权益保护、法律责任等内容,对维护民营经济组织合法权益,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看出,疫情管控放开后,中国经济进入了加速恢复的快车道,而民营经济理应顺应这股潮流,发挥应有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作为民营企业应当如何激发市场活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服务和消费品,成为重振中国经济的有生力量,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量变转为质变   以前,我们对民营经济的主要考察数据体现在“量”上,包括民营企业的数量,产品的数量,以及创造了多少价值。对“量”的重视,本身是一种粗放型发展模式,所针对的是不饱和市场。而一旦市场需求发生改变,成本价格变高,就会对这种粗放型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作为民营企业,也应当及时转向,把过去以量为主的发展方向,转变为以质为主。   变量为质,企业首先要有创新思维...
  3月25日,一场特殊的篮球赛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开赛。这场被称作“村BA”的比赛没有明星大咖,却引得全网围观;这场比赛没有一个专业运动员,却让篮协主席姚明为之点赞,并称“一票难求”;这只是一场村民自发组织的篮球比赛,却让台盘村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展现了乡村振兴的精气神。 ▍“村BA”火爆是文化种子开花结果   我们很难想象,这场出圈的“村BA”在台盘村已经传承三代,有86年的历史。每年在传统节日吃新节,当地都会举办活动庆祝稻谷丰收。而相比于一般的庆祝歌舞,台盘村的苗族年轻人更喜欢篮球赛,由于每年报名比赛的球队过多,比赛经常从白天打到黑天再打到白天,当地人俗称“天亮文化”。   “村BA”火爆全网,是偶然,也是必然。在中国的乡村,这种本土文化具有强大的活力和动能,它的可贵之处在于其背后既没有资本,也没有引导,完全出于人们的喜爱,是一种原生态的文明基因。只不过,这一次的“村BA”借助了互联网的力量,做到了广泛传播,并引起了大家的思考。   虽然“村BA”的诞生与成长是在开放与自由的环境之下,却在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多方面的支持。从2004年至2023年,我国已经连续20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一做法显示出“三农”在我国的重要地位,也体现出我国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做好“三农”工作,除了要抓好农业生产、农村建设等,还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一个为了纪念女性权利运动而设立的国际性节日。在这一天,人们讴歌女性为社会、经济、科技和政治做出的贡献,并倡导女性平权运动。   以上,是对妇女节应然的解释,却非实然的现状。在当今,妇女节已经被商家包装成了“女神节”,成为不亚于“双十一”、“618”的消费狂欢日。在一片“买买买”的呐喊声中,真正的女性权益被掩盖,购物与送礼反而成了这一天最该做的事。 被引导的消费   本质上,妇女节所倡导的女性解放与商家口中的消费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因为妇女解放代表着意志自由,不受他人控制与评判,而消费主义则诱导女性活成别人眼中美丽与精制的样子。造成这一现实的原因,很大程度源于商家在广告营销中针对女性植入了大量的性别修辞与刻板印象,并加以暗示。同时,新的消费文化又将女性独立和消费绑定在一起。当市面上充斥着这样的宣传时,就会让人逐渐迷失在消费的欲望当中。   假设有一款洗涤灵要做宣传,正常的广告应该着重介绍这款洗涤灵清污能力强,而且不伤手。但消费主义的广告则会说:“精制的女孩会选择XX洗涤灵,它让你的手永远保持柔嫩,这样的手,才能带上最美的钻戒。”   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不仅体现在广告中,同样出现在我们的影视作品里,使得女性的艺术形象越来越脱离生活,变得“高大上”起来。在这里我并非要歌颂苦难,文艺作品需要全方位完整地展示我们的生活,就像人们生活中吃饭,有肉有菜才是...
  临近春节,关于烟花爆竹“禁”与“放”的讨论也愈发热烈。15日,央视新闻微信视频号发布了主持人白岩松的一条短评视频,白岩松说:“前不久,很多人爱热热闹闹地议论关于放鞭炮的“禁”与“放”,甚至在有的地方也解除了鞭炮的燃放禁令。在这个讨论的背后,其实是人们盼望年味儿回归的一种心情。”   其实,关于“年味”变淡的讨论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解禁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也是从禁放的那一年就有了,那为什么单单今年关于解禁的呼声如此之高?在我看来,这和春节背后的文化内涵以及新冠疫情政策的调整不无关系。   关于燃放爆竹最早的文字记载出自西汉文人东方朔撰写的《神异经》,书中明确记载:“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余,袒身,捕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人尝以竹着火中,爆烞而出,臊皆惊惮。犯之令人寒热。”可以看出,书中提到的“山臊”是一种类似人的怪物,如果被这山臊攻击,人就会得“寒热”之症。而驱逐山臊的办法,就是把竹子放在火里烧,通过竹子爆裂的噼啪声惊走怪物。   到了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宗懍撰写的《荆楚岁时记》提到:“正月初一先于庭前爆竹,以劈山臊恶鬼。”这也是关于春节燃放爆竹驱邪祟的最早记载。   我们今天提到过年放炮,一般认为是为了驱逐“年兽”,实际上年兽的概念是近代才有的。据考证,首次提到年兽的文献来自20世纪30年代初的民国报纸,文中把年兽描写成了一只被天界锁住的妖兽,由紫微星君看守。而在1959...
  我们很难想象,在已经习惯了72小时核酸的2022年年末,中国的防疫政策会经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三年的防疫与抗疫,是一个从不习惯到习惯的过程,而这一切都在迈入2023年的大门前戛然而止。   一波政策已在路上   在疫情持续的三年时间里,本来就喜欢存钱的中国人在花钱方面更加小心谨慎。前不久有媒体做过一项调查,58%的受访者表示会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而这个比例是2014年至今的最高值。这也就意味着,当人们“杨过”、“杨康”之后,会有更多钱可以用来消费。同时,疫情三年也让人们大大减少了娱乐活动,放开之后,第一波报复性消费将很快到来。   12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纲要》提出,要提升传统消费内容,例如推动增加高品质基本消费品供给,推进内外销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此外,还包括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大力发展度假休闲旅游。以及在养老领域,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着力增加高质量的中医医疗、养生保健、康复、健康旅游等服务。   可以看出,明年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刺激消费,通过政策为消费保驾护航。以前中国经济发展靠的是三驾马车:出口、投资和消费。现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出口短期内很难有回升的可能,投资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只有消费,也就是内循环,目前是拉动中国经济的最有效手段。  ...
  最近,各地重建供销社的消息引起讨论,让供销社的话题重回大众视野,其相关概念股也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关注,各路媒体纷纷予以报道。实际上,供销社一直都没有离开我们,它存在于广大农村,服务于农民,而之所以此次受到关注,一方面是因为现如今在大城市中确实见难觅供销社的身影,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供销社这一概念所引发的联想。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供销社不仅农村有,城市也有。彼时正是中国的计划经济时期,生产力低下,同时受限于交通、基建、商业理念等因素,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也不高。反映到生活中,就是物资匮乏,人们需要用粮票、油票去供销合作社购买生活必需品。   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人们的收入提高,物资相对充沛,大城市中的供销社逐渐变成了超市、小卖部、商场,以至于90后的年轻人对供销社这一概念相当陌生,可能只在父母长辈的闲谈话语中有所耳闻。   由于供销社存在的特殊历史时期,当今天这一概念再度被提及时,就难免让人将其与计划经济、物资匮乏产生联想。实际上,供销社在大城市中销声匿迹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在吃大锅饭的时代,人们的劳动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工作效率低下。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私营企业的出现,这种低效的销售模式自然会被淘汰,换成高效率、重视服务和商品质量的商超。   然而商超这样的销售模式有其趋利性,它们只会集中在人口更多、收入更高的城市,相比之下农村的吸引力就...
  前不久,日本知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去世,终年90岁。27岁时,稻盛和夫创立了京瓷,又在52岁创立了第二电信KDDI,这两家企业都位列世界500强。并在78岁高龄出任日本航空公司社长,用时一年将其从破产边缘带回正轨并实现百亿盈利。   如果只是在创业和企业运作方面有所建树,稻盛和夫不会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之所以被人们学习、研究,是因为他把企业经营上升到了哲学层面,拨开商业和管理外衣,探求其中的本质。稻盛和夫具有“敬天爱人”的思想,并将其融入到《活法》、《心法》、《干法》等系列书籍中,阐释传播自己的理论。国学大师季羡林就曾如此评价稻盛和夫:“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一身而二任的人,简直如凤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在国内的企业家群体中也有着众多稻盛和夫的拥趸,不过其中一些人是把他的哲学当做工具使用,掐头去尾,只拿出书中有利于自己的内容,以此激励手下的员工。其实这样做就如同儒学之于封建王朝,是为了利益而利用,成为表面化、肤浅化的东西,反而与稻盛和夫本来的思想背道而驰了。   在稻盛和夫的著作中,更多的是探讨人生、经营背后本质的哲学思想,例如他在《经营十二条》中的第一条就是“明确事业的目的与意义”,他写道:“为什么要从事这个事业?这个公司为什么而存在?这个问题可能有各种各样的答案,首先要明确表示自己从事这个事业的目的意义。”   从事一个事业的意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是...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 ​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宝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党中央对文化相关产业的高度关注,我们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产品高举文化旗帜,努力实现文化与产业融合,让中国文化凭借优秀的基因逐渐发扬光大,重回世界舞台。   在我看来,文化从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定是建立在某种物质基础上。就像丝路华兴艺术中心旁的那棵菩提树,每到夏初开花之际,都会引来市民打卡。人们醉心于花的美丽,却往往忽略了正是茁壮的树干和精心的护理,才使菩提树能生长百年,花开繁茂。   公元前202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首都长安为起点,通达西方直至地中海各国的路上商路。中国的丝绸、瓷器、陶器、茶叶等特产被传到西方,在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将中华文明散播于西方世界。   瓷器在中国更多的是作为生活用品,除了专门的陈设瓷器外,很少被当做艺术品。而通过丝绸之路运送到千里之外后,瓷器更多的是作为艺术品和奢侈品。我们用土烧制的瓷器,西方人却要用真金白银来交换,是实打实的泥土变黄金。   与瓷器一样的还有丝绸和茶叶,西方人通过这些特产了解中国,并向往中国文化。到了元代时期,意大利著名旅行商人马...
什么是茶旅融合   茶旅融合,即是将茶叶资源、茶叶种植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方式,在以茶文化为主题或内容的旅游项目中,往往体现了茶叶生态环境、茶叶生产、品茶制茶等文化内涵,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茶产业蓬勃发展所形成的一条乡村振兴新路线。   茶旅融合往往以旅游为主,旅游是偏物质层面的体验,包括视听感受,美食体验和游乐项目。而茶文化中的茶道、茶艺、茶礼仪更多带来精神层面的享受,它可以从文化角度来为物质层面的旅游进行阐释。所以从表象上看,茶旅融合是茶叶与旅游的结合,但深层次是消费与文化的结合,而更进一步则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   茶文化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山水、宗教、民俗有着密切关系。比如贵州作为多民族的多山内陆大省,很多名茶都发源在少数民族聚居地,时至今日,这些民族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制茶与饮茶习俗。随着各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茶文化伴随着宗教和民族文化一同展现了独特的光彩,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表现出了对茶文化的兴趣,专程到茶园体验茶农生活,学习茶艺知识等。 茶旅融合为乡村振兴带来了什么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于乡村的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是吸引外部资源,包括人才回乡、资源下乡、乡贤返乡等。而茶旅融合的旅游模式恰恰给予了人才和资源发挥的空间。这其中,人才回流能为乡村带来新的管理理念,同时开阔视野。据统计,旅游业每增加1人直接就业,就能带动社会就业7到8人,这对于乡村人均收...
  随着直播带货热潮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通过直播销售,这其中也包括农产品。直播间里,主播们衣着光鲜,手里拿着价格不菲的玉米、牛奶,嘴里说着诗和远方的小贯口,一边夸自己带的货有多好,一边说农民多不容易,如果自己卖便宜了,那就是“谷贱伤农”。   主播带货农产品,对产品销售确实有帮助,但落到农民手里的实惠恐怕没有多少,更谈不到“谷贱伤农”。   直播只是一个渠道,与商超货架、电视购物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销售的终端。最后产品卖出的高价,实际包含了广告费、运输费、包装费、人工费、房租等等,这些附加的费用和从农民手里收购的价格没关系,都是中间价,加的越多,卖的越贵。而农民所生产的原料,也只是其中一环。然而这一环,却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一环,它决定了农产品的品质,农民的积极性,也决定了中国农业以及乡村建设的未来。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保留着城乡二元体制,无论是建设四个现代化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业农村都是要被特别关注的对象。具体到细节上,主要是三个方面:农村宜居环境建设,农业产业链发展,以及农业技术革命。总的来说,离农民越近,越能帮到农民。至于销售终端,虽说改变了人们对农产品的认知,但人吃东西的总量是不变的,高出的溢价主要是上面提到附加费用,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收入。所以我们说乡村振兴,重点还是应该放在乡村和农民身上。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   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外...
< 1 2 3 4 5 6 7 8 9 10 ...26 >
葛小松